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Baidu
map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机构组成 >> 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 健康知识
【世界肥胖日】关爱儿童青少年健康,远离肥胖
2025-03-07 11:22  来源: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有4.3亿5~19岁青少年儿童受到超重肥胖的影响,占儿童总人数的22%;预计到2035年,将有7.7亿儿童受到超重肥胖的影响,占比上升到39%。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在我国,2020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19%,相当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看似憨态可爱,其背后隐藏着巨大健康隐患。今天,疾控君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学认识肥胖,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肥胖的危害:不只是“胖嘟嘟”那么简单

       1.影响生长发育:肥胖可加重儿童青少年身体下肢负担,影响骨骼发育,降低运动能力,学习能力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2.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肥胖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心血管功能下降等,甚至可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3.影响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可能因为肥胖受到他人的取笑,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为什么会变胖?这些习惯要注意!

       1.吃得多,动得少: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而运动时间不足,看手机或电视等静态活动时间较长,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堆积。

       2.遗传和环境因素:父母肥胖可增加孩子患肥胖的机率。家庭或学校提供的饮食结构不科学(如高油、高糖、高盐)、学习压力过大挤占运动、睡眠时间等情况都可能助推孩子肥胖。

       3.作息不规律:儿童青少年经常熬夜,长期睡眠不足,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更容易引发肥胖。

 

       三、从小养成健康习惯,科学预防肥胖

       1.合理膳食,规律进餐:

       (1)日常膳食保证食物种类多样性,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不同种类的食物。食物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热量为原则,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禽、蛋、瘦肉、奶及豆类等。

       (2)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两餐间隔4~6小时,做到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餐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边吃边看手机或电视等电子设备。

       (3)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

          2.培养良好饮食行为:
       (1)每天吃好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应有谷类、禽畜肉类、蛋类、奶类或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2)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甜食等高能量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原味坚果、奶类等干净卫生、营养素较高的食物作为零食。

       (3)每天足量饮水,少量多次,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3.每天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

       (1)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以户外活动为主的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如积极参加跑步、打球、游泳、跳健身操、跳绳等简便易行的活动。

       (2)每周至少进行3次强化肌肉力量和骨健康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活动时大汗淋漓),或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

       (3)减少久坐行为,每45分钟起身活动一下,课间休息时应到户外进行适当身体活动。每天看电视、手机等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越少越好。

       4.保证规律作息,良好心态

       (1)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建议6~12岁儿童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为9~12小时,13~17岁青少年为8~10小时。

       (2)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体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5.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创造支持环境

       (1)家长有意识学习营养知识,提高营养健康素养,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做饭注意少油少盐少糖,烹饪方式减少油炸。鼓励孩子参加运动,有条件时多陪孩子一起运动。

       (2)学校保证开足、上好体育课,配备充足、适宜的运动器材;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避免高糖零食进入校园。

       健康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远离肥胖困扰,拥抱阳光生活!

       参考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等。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徐渴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