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中国健康教育网发布了2024年度健康中国行动典型案例。据介绍,受全国爱卫办委托,为总结推广健康中国行动经验做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就各地报送的2024年度健康中国行动案例进行遴选,推荐30个案例作为典型案例,其中健康影响因素类案例13个、重点人群类案例10个、重大疾病类案例7个。
其中,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的《多措并举落实公共健康策略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过早死亡率》脱颖而出,入选重大疾病类典型案例!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秉承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天津统筹各方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机制。经过多方施策,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根本死因自2013年出现拐点,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从110.75/10万下降至2023年的39.76/10万,下降64.10%,标化死亡率从73.82/10万下降至20.67/10万,下降72.00%。天津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从2013年的7.74%下降到2023年的5.74%,下降25.89%。
(一)坚持以监测为基础,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监测数据是制定和调整防控措施的风向标。天津自1984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等主要慢性病发病监测和死亡登记制度及体系以来,持续更新、完善流程,已逐渐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涵盖危险因素-发病-患病-死亡的慢性病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为科学评估全市人群健康水平、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撑。为提升报告水平,自主研发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并不断推动医院信息系统直报。同时,将心脑监测指标纳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责考核,提高监测质量;并通过与公安、民政、医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数据互补,减少漏报、错报。通过分析监测结果为制定和评估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聚焦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从源头守护健康
1.全域实施控烟策略
烟草烟雾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天津于2012年颁布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控烟条例,并从宣传动员、无烟场所创建、监测评估等全面实施控烟策略。通过持续的努力,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由条例实施前的28%下降到2023年的22.97%,二手烟暴露率由64.8%的下降到42.8%,200万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通过中断时间序列模型评估天津控烟健康效果,结果显示,在立法实施的前3.5年间,估计有10000人避免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约为整体死亡人数的22%。
2.有效实施减盐策略
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开展媒体宣传、关键人员培训、政策推动等推动减盐措施落实到位。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等的建设过程中,对餐饮企业、食堂员工、单位职工等开展减盐专项培训,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体宣传,如地铁减盐专列、电台电视台公益广告、新媒体科普小视频等,制作并发放减盐宣传工具包和各种宣传资料。与企业联合,在盐袋包装上印刷减盐相关宣传内容。通过以上干预举措,全市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知晓率由2012年的62.1%上升至2022年的87.4%,家庭盐勺持有率由23.0%上升至37.2%。
 
(三)开展广泛宣传动员,打造社会支持氛围
1.广泛普及健康生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市
自2007年,天津市政府印发“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的通知”,标志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正式启动,经过15年的努力,达到了乡街级100%全覆盖。健康知识广泛普及,包括但不限于落地宣传活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地铁、电梯、公交路名牌等宣传载体等立体化健康宣传矩阵覆盖全市,每年覆盖达千万人次。
 
2.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全市累计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达12类4000余家,为公众维持健康体重营造了可以触摸到的终端及环境。全市健康主题公园面积由创建之初的13万平方米增长到1060万平方米;健康步道长度由创建之初的1600米增长到近8万米。联合体育部门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建培养,累计成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3000余个。通过“互联网+专家”形式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训练营课程,从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多个方面制作标准化培训课件,便于指导员随时学习。
3.创新开展爱“心”行动,持续聚焦心血管疾病防控
2018 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纳入天津市政府民心工程,在全市范围开始广泛实施爱“心”行动,该行动以心血管病预防为核心,组建心血管病专家指导团队,采用“预防+临床+急救”的模式,讲授冠心病预防、识别和急救知识,截至2024年9月全市共开展爱“心”讲座 3027 余场,直接受益人群48万余人。通过行动的实施,公众对心源性猝死后急救黄金时间的知晓率由33.5%上升至55.0%。
(四)坚持医防结合,形成社会心血管疾病防治合力
制定防、筛、诊、治、管协同的天津“心脑血管防治”管理方案。2019-2023年,天津市共筛查90万余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基本公卫慢病管理,其余高危人员纳入家医签约管理。加强胸痛中心建设,截至2024 年底,全市共有 29 家医院通过全国胸痛中心认证,城市居民在5公里之内可以抵达胸痛中心,环城四区及远郊各区中心医院至少1家胸痛中心。建立胸痛救治单元,打通“救治起跑”和康复管理两个“一公里”,已建成胸痛救治单元 253 家,覆盖率 95%。2017-2023 年全市患者从到达医院到开通闭塞血管所需的平均时间呈稳步下降趋势,2017-2023 年全市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率维持9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时间窗内静脉溶栓率逐年攀升。
(五)坚持综合施策,全面促进全人群健康
依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从健康入万策、社会动员、危险因素干预、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防结合、监测评估、创新引领等8个维度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工作,近5年各示范区共制定实施相关健康政策200 余个,成为落实健康天津的重要先行先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