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Baidu
map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高温天气来袭,该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
2024-06-13 16:53  来源:职业健康所

  高温天气来袭

  该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

  近日,最强高温过程进入鼎盛期,局地最高气温维持在40℃及以上,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左右,面对如此“上蒸下烤”模式,人们直呼“热死了”。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近年来发生过多起因高温中暑而昏迷甚至死亡的案例。炎热夏季,劳动者掌握职业性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图片

  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注:WBGT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按气象条件特点可将高温作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即生产场所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例如机械制造工业的热处理、锻造等车间,冶金工业的炼铁、轧钢等车间。

  2 高温、高湿作业

  即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不大。例如潮湿的深矿井内,或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形成的湿热环境。

  3 夏季露天作业

  如农业劳动、建筑、搬运等,此时除受太阳直接辐射外,还受周围二次热源(高温的地面和物体等)的加热作用。

图片 图片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 热痉挛

  高温作业环境下,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痉挛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病人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2 热衰竭

  高温作业环境下,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般起病急,出现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但不超过40℃

  3 热射病

  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的总体热负荷超过了散热能力,导致身体过热所致。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后“无汗”,可伴有谵妄、昏迷等,死亡率高。

图片

  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

  技术措施

  用人单位应合理设置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例如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如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需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尽量实现生产自动化,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保健措施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供给含盐饮料,此外,高温作业劳动者的膳食总热量应比普通劳动者高,蛋白质供给应增加至总热量的14%~15%,还可适当补充钙、维生素等。

  防护措施

  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特殊高温作业劳动者应穿隔热、阻燃的特制防热服,佩戴隔热面罩、隔热手套等。

  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应做好高温作业劳动者就业前和入暑前的体格检查,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排除职业禁忌证。加强职业性中暑的宣传教育,制订防暑降温措施以及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保证高温作业劳动者在夏季有充足睡眠与休息。加强防暑降温设备的购置、维护和保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生中暑后该怎么做?

  中暑先兆

  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发生中暑先兆后,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密切观察

  热痉挛

  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

  热衰竭

  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给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热射病

  迅速降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循环呼吸功能支持,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图片

  参考文献:

  [1] 邬堂春.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邓红平,朱宝立,姚建华,等. 3例职业性中暑病例诊断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2,35(01):87-89.

  [3] 周琅,赵圆,韩磊,等. 江苏省职业性中暑117例调查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4,50(01):56-57+70.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职业健康所 秦汝男 刘保峰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