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要关注个体防护
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我们是打工人,不是钢铁侠,没有“金钟罩铁布衫”,在不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有害作业场所,如此“大胆行为”使不得!!!
个体防护装备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职业健康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个体防护,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是指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护品的总称。
常用个体防护装备分类如下:
(1)头部防护:安全帽、防静电工作帽;
(2)眼面防护:焊接眼护具、激光防护镜、强光源防护镜、职业眼面部防护具;
(3)听力防护:耳塞、耳罩;
(4)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5)防护服装:防电弧服、防静电服、隔热服、焊接服、化学防护服、冷环境防护服、阻燃服等;
(6)手部防护: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防寒手套、防化学品手套、防静电手套、焊工防护手套等;
(7)足部防护:安全鞋、防化学品鞋;
(8)坠落防护:安全带、安全绳、自锁器、安全网等。
什么情况下要尤其关注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
某些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或者危害发生源尚不明确,只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危害因素的危害机理尚不明确,或者危害因素是散发、流动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有困难或者控制效果不清;
尽管采取了工程技术措施,但危害因素或多或少存在,其危害具有累积性的效应;
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同时产生而不可能采取多种工程技术措施;
从经济投入和控制效果考虑,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更加合适的情况;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需要开展应急救援时,更要重视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保证人身安全。
如何保证有效防护?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且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应与作业场所环境状况、作业状况、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相适应,同时与作业人员相适合;
需要同时配备多种个体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的兼容性和功能替代性,确保防护有效;
在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正确辨识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防护部位、防护水平需求,以及防护装备对作业环境和使用者的适用性,正确选择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制度。定期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检验和维护,当防护装备经检验/检查被判定不合格、防护装备超过有效期或者功能失效时,均应及时判废和更换新品;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培训,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者,不得上岗作业。
注意啦!
“小心驶得万年船,做好防护莫大意”!
一定要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增强防护意识,
学会在工作时“武装”好自己!
参考文献:
[1] 陈秋平,郭旭.探析提升个体防护装备规范穿戴率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3,(06):25-28.
[2] GB 39800.1-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职业健康所 秦汝男 刘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