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Baidu
map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科普知识——认识工作场所的噪声
2024-05-04 16:02  来源:职业健康所

  认识工作场所的噪声

  据报道,全球约有6亿工人在噪声场所工作,大约有16%的工人因工作场所噪声而失去听力,严重者可致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全球最关注的职业性疾患之一。多种环境因素对职业人群听力损失有重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性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的定义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二、生产性噪声按照来源分类

  1.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切割、打磨机械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

  指由于电磁设备内部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三、噪声有哪些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对机体多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即除听觉系统外,也可影响非听觉系统。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但长期接触强噪声,可出现不可逆、病理性损伤。

  1.听觉系统

  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一般都经历由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水平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机体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阈可提高10~15分贝,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后即可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30分贝,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永久性听阈位移:指由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

  永久性听阈位移的大小是评判噪声对听力系统损伤程度的依据,也是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重要依据之一。

  职业性噪声聋: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大多数病人为双耳对称。

  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

  2.非听觉系统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昏、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类神经症,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脉搏加快,噪声越强,反应也越强烈,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增加,收缩压有某种程度的升高。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噪声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促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的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化改变。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痛经等。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活质量。

  四、控制噪声措施

  1.制定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

  我国现阶段执行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规定,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 dB(A);每周工作日不足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

  2.控制噪声源

  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考虑选用低噪声设备,尽可能将噪声源设置在室外或隔离于特定的区域内,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如自动化生产。

  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式,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用焊接代替铆接。

  提高零部件加工的精度和装配质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机器的振动。

  3.控制噪声的传播

  应用隔声、吸声、消声、隔振与减振技术

  4.个体防护

  作业人员应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和耳罩。

  5.健康监护

  定期对接触噪声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加强管理

  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噪声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掌握噪声危害现况,制定噪声危害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噪声控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高噪声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减少噪声区域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监督检查护耳器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对听力检测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妥善处理噪声敏感者和噪声聋病人;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缩短暴露时间,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何磊磊,任东,姜晓梅,等.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3,41(04):519-5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7-13)[2022-10-27].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Baidu
map